
明朝将领赵彝:一次关键抉择带来的十世荣华申宝策略
在安徽泗县(古称虹县)出生的赵彝,是明朝初年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领。关于他早年的经历,史料记载寥寥,我们只知道他在洪武年间初入仕途时,仅担任燕山右卫百户这样一个低级武职。
这位将领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跟随傅友德将军北征之时。在那场战役中,赵彝率部连克宣府、万全、怀来等军事重镇,凭借赫赫战功,被擢升为永平卫指挥佥事。他与永平卫千户郭亮共同驻守这片战略要地,肩负着保卫大明北疆的重任。
永平卫辖境广阔,囊括今日唐山市和秦皇岛市的大部分区域,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。特别是其毗邻山海关的地理位置,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建文元年七月,当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,他深知永平卫的战略价值——若不能掌控此地,南征之路将永无宁日。
在朱棣相继攻占居庸关、怀来等北平周边要塞后,永平卫自然成为下一个战略目标。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当朱棣率大军压境时,守将赵彝与郭亮竟不战而降,拱手将这座军事重镇献于燕王。这一明智(或者说投机)的选择,不仅让朱棣兵不血刃获得要地,更成为赵彝个人命运的转折点。
展开剩余55%此后数年,赵彝追随朱棣南征北战,在靖难之役的各个战场上屡建奇功。他的官职也随之节节高升,最终官至都指挥使。当朱棣攻陷南京,登基为永乐皇帝后,这位识时务的将领获封忻城伯,享年俸一千石的优厚待遇。
永乐年间,赵彝被委以镇守宣府的重任,为明朝北疆的稳定作出贡献。在朱棣五次亲征漠北的军事行动中,他多次随驾出征,深得皇帝信任。然而随着天下渐趋太平,这位老将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。他开始利用职权之便,收受贿赂成为家常便饭,更因盗取军饷而被捕下狱。虽获释不久,却又因擅杀运丁、盗取官粮等罪名,遭都御史李庆弹劾,再次身陷囹圄。
赵彝最终在宣德初年离世,其子赵荣顺利承袭忻城伯爵位。令人称奇的是,这个爵位竟在赵氏家族中传承十代之久,直至明朝灭亡方才终止。一个在关键时刻的明智站队,不仅改变了赵彝个人的命运,更为其后代子孙带来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荣华富贵。这段历史生动诠释了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申宝策略,关键时刻的站队抉择何其重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